11月5日上午,“坚白”高端论坛(2024年第11期)在百家乐论坛 218会议室成功举办。应李江涛研究员邀请,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刘丽军研究员为百家乐论坛 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克拉通岩石圈演化的新认识”的精彩学术报告。此次论坛由李江涛研究员主持。
刘丽军研究员的报告从克拉通岩石圈演化的研究背景切入,首先介绍了克拉通的基本特征以及传统观点中的“Tectosphere”模型,该模型认为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因密度较小且粘度高而能够长期保持稳定。
接下来,刘老师的报告综合多学科证据,包括克拉通存在长期和大尺度的抬升与沉降、岩石圈地幔的分层结构、岩石圈厚度的大幅变化以及岩石圈厚度对地壳厚度的控制作用等,指出传统认为的克拉通岩石圈长期稳定的观点需要重新考量。刘老师及其团队的研究表明,克拉通岩石圈具备比周围地幔更高密度的分层结构,并且存在不同尺度的薄弱带/层。这使得克拉通在特定构造扰动下可能失稳,并导致下部岩石圈地幔大规模拆沉。他还提出,大陆岩石圈与深部地幔在超大陆时间尺度上协同演化,可以通过拆沉和折返的形式主动参与地幔对流,对地球深浅圈层的能量和物质交换有深远影响,并可能影响板块运行和气候演化。
报告结束后,与会师生踊跃提问,针对刘老师提出的新观点展开了热烈讨论。此次报告内容丰富,观点新颖,不仅加深了师生们对克拉通演化的理解,也为未来相关研究的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报告人简介:
刘丽军,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03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学位,2005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2012年起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2023年起任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研究领域主要为定量地球动力学,利用多学科的观测数据,通过正演和反演动力学模型来研究地幔对流、板块俯冲、大陆岩石圈演化等深部过程及其与地表过程的相互作用。已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10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Nature、Science、Nature Geoscience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论文14篇。2015年获AGU Jason Morgan Early Career奖,2016年获美国NSF CAREER奖,2023年担任国际华人地球科学家协会主席,同年获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024年担任AGU Union Medal评奖委员。目前担任EPP副主编和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编委。
文字:杨涛,李江涛
摄影:李扶摇,李江涛
审核:闫利